当前位置:首页
> 林业展厅 > 古树名木
泰山五大夫松
发布日期:2016-12-23 14:58 浏览次数:



        五大夫松为油松,位于泰山中天门上御帐坪西北的五松亭前,海拔900米,树高约6.5米,枝下高4米,胸径约51厘米,冠幅东西7.8米,南北11米,为国家二级古树。五大夫松现有两株,南北并列,相距9米,南株高5.2米,胸围1.5米,于3米处分三枝,一枝往东南平伸,其余两枝各向南、西北伸出,冠幅南北10.3米,东西15米;北株高6.2米,胸围1.52米,于5.2米处分三枝,一枝向南,一枝向东,一枝向北,冠幅东西4.5米,南北2.5米。两株松树虬枝拳曲,苍劲古拙,自古被誉为“秦松挺秀”,为泰安古八景之一。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制《咏五大夫松》摩刻。

        据《史记》记载:“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上泰山,立石封,祠祀下,风雨暴至,休于树下,因封其树为五大夫。”五大夫本是秦代官阶第九品,并非五株松树,当时被封的只有一株。唐代陆贽在《禁中青松》一诗中有“不羡五株封”之句,误以为是五个大夫,于是后人就理解为五株松树了。明万历九年(公元1581年),著名诗人、文学家于慎行在《登泰山记》中云:“松有五,雷雨坏其三。”《泰安县志》记载:“万历壬寅(公元1602年),泰山起蛟,遂失所在”。所剩两株亦不复存在了。《泰安县志》又载曰:“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正月内奉旨钦差大臣丁皂保补植松树五株”。后毁两株,1983年又枯死一株,现实存两株,虽非原物,但也有近300年树龄。明正德年间,泰安知州戴经诗赞日:“野鹤孤云自径还,空名千载列朝班。奋髯特立云霄远,偃盖长留岁日间。岱岳托根真峻地,赢秦承命退愧颜。四时秀色何曾改,桃李春风未许攀。”



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